歡迎訪問國際傳統武術聯合會官方網站!
国际传统武术联合会

習武的步驟

作者:國際傳統武術聯合會发布时间:2023-06-09

習武的步驟
 
     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,有組織或自發的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不斷增加,其中選擇武術作為鍛煉內容的人數有增無減。據統計:目前習武人口多達6500萬,占我國體育人口的一半,武術館超過12000所,常年堅持習武的學員近千萬,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運動。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的習武群體,除了加強系統的管理、嚴格的教學和訓練外,更重要的是遵循一條合理的、正確的、適合習武對象實際的學習程序和規律,為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。 
    一、傳統習武的基本程序 
      自古以來,中華民族就有尚武之風,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,逐漸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固定的習武程序。在武術流派尚未形成的各個朝代,基本采用拳術與力量並重,器械操練在後的程序。如秦時強調「習手足,便器械」。「習手足」本意有兩個:一是活動手腳,即為基本功,二是演練徒手套子。同時提倡「勇力過人」。《三國誌·蜀誌·劉封傳》中有:「(劉封)有武藝,氣力過人」的說法。實際這與後來拳譜中所說的「練拳先站樁,大鼎添力量」、「練武不練腰,到老藝不高」、「打拳不遛腿,必是冒失鬼」是一脈相承的,同前面相比更加條理化,這些也表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及與練武的相互關系。明代以後,隨著門派的分立,習武程序更加明確,何良臣在《陣記·技用》中率先提出:「學藝先學拳,次學棍;拳棍分明,則刀槍諸技特易耳」。戚繼光在《紀效新書·捷要篇》中也有類似的說法,即「大抵拳、棍、刀、槍、叉、鈀、劍、戟、弓矢、勾嫌、挨牌之類,莫不先有拳法活動身手」。強調練拳的基礎作用。也正是按照這樣的程序和要求,訓練出了強大的戚家軍,在歷次的戰鬥中無往而不勝。 
      清初著名的理學家顏元在遊學河南時,特意拜訪了名震南北的大俠李子青,在晚宴上李向顏說明了習武程序,即「先生如果想學刀法,那就要先學會拳法,拳乃十八般武藝的根基。」少林武僧們同樣推崇「拳為諸藝之源」的道理,少林寺歷代宗師認為拳術是一切武藝之源,如果拳術練得好,手足身眼步法協調,套路結構嚴謹,練久則手足靈敏,真氣充盈,呼吸自如,暴發力強,勁力實足。在此基礎上向技擊過渡,少林寺為提高弟子們的實戰功夫,往往從十套拳、百套拳中集中選出數百或上千精華招勢,編成打擂套路,授給弟子,專門訓練和提高其實戰技術,所以,少林打擂術的真正功夫大都來源於拳術。若想成為高手,必須練好基本功——拳術。概括地講就是「功源於拳,勢出於招」。通常練習實戰技術是由兩人攻防轉換,或師傅親自餵招來逐漸達到「真可搏打」的水平,拳譜雲:「要想散打會,還得二人餵。從拜師入門到師滿出徒,整個過程大約需五、六年時間;倘若學得功夫上乘,恐怕至少得十年時間」;因此,有人稱「功夫者,工夫也」。
    從諸家之說可以看出,武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嚴格而有序的學習系統。現概括為以下幾點: 
    1 遵循漸進規律 
     拳譜雲:「舍本逐末瞎胡鬧,循序漸進最為高」。 吳殳在《手臂錄》強調:「……且傳一法,練未熟,不教第二,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,半載的學不多」。可見前人對循序漸進的重視。 
     2 強調基本功法 
      習武通常有「下死功夫於根本者二年」, 將基本功學習貫穿習武的全過程,而且要持之以恒,做到「要想功夫好,一年三百六十早」,「練武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」講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。 
    3 註重套路練習 
    「其拳也,為武藝之源」,傳統上把練套路稱為「盤功架」, 講的是「架子天天盤,功夫日日增」。通過套路練習,使習武者身法活便,手法便利,腳法輕固,進退得宜,同時也求得內外雙修,形神兼備的有效途徑。 
    4 一切為了實戰 
    傳統的習武目標十分明確:練為了戰,使「打練」有機地加以結合,這是戰爭與實用的需要。《吳越春秋》提倡「手戰之道,內實精神,外示安逸,見之似好婦,奪之似懼虎」,古代與近代的武術家都有「打練」並用的風格和特點。 
    但是傳統的習武程序並非盡善盡美,仍有其歷史的局限性,諸如入門先站樁三年;太極十年不出門;練功必須面南背北;午夜練功最有效等,這種作法和說法都缺乏科學性。 
    二、現代習武的基本規律 
     武術發展到今天,各門派仍保留著優秀的、傳統的、實用的練功方法和程序,說明從古延續下來的習武程序是有其傳承的價值和特點,但畢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,科學的,現代的東西必將滲透到傳統的習武全過程,使傳統的與現代的有機結合,並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。傳授的內容和程序為基本功——基本動作——組合動作——拳術套路——器械套路和對練套路——攻防技術和博鬥項目。這是現代共識的習武規律,與傳統習武程序相比更加明確具體,但仍未脫離「傳統」的框架,前者是後者的母胎。 
    在打練分離的80年代,武術界分別總結出了套路與散打學習階段的劃分。 
    1 學習套路的階段與任務 
    第一階段:基礎學習階段,進行武術的基本功、基本動作、動作組合和基礎套路的學習。此時一般以長拳為基礎,要求學會動作,明確動作規格,掌握學習方法,發展專項身體素質,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。 
    第二階段:在鞏固第一階段的基礎上,學習掌握刀槍劍棍等器械套路,掌握其動作方法,技法,特點等規律。 
    第三階段:學習不同風格的傳統拳術和器械套路,同時還要學會有代表性的對練套路以及散打技術。理論傳授同步跟進,以擴大知識面和指導技術的提高。 
    第四階段: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,根據學生的個人技術特點,發揮所長,選擇項目進行訓練提高。 
    2 學習散打的階段與任務 
    第一階段:打好基礎階段。學習散打的基本動作(步法、拳法、身法、腿法、摔法、跌法等),掌握動作的要領,提高單個動作的實效性,借助輔助器械提高擊打和承受能力,了解一般的戰術原則,明確要害部位的基本防護,為組合技術學習準備條件,培養意誌品質。 
    第二階段:這個階段要全面地學習組合技術,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掌握單招組合的規律。了解訓練、距離、著力點的特點。提高組合進攻、防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,進一步完善動作的規格,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戰術意識。練習方法采用集體與個別、單人與有條件的交叉進行。 
    第三階段:在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,要根據練習者的實際情況確立每人的發展方向,形成不同的特長,具備1~2種獨特的招法。獨特招法是長期訓練的結果,它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,實戰對象要多種,研究意外現象的補救措施,鼓勵練習者大膽實施預定的策略,使每次實踐都緊緊地為獨特招法的形成服務。 
   兩種階段的劃分,具有以下突出特點: 
    ①分階段學習,能使習武者有順序地、漸進地、連貫地、系統掌握基本技術和知識; 
    ②階段劃分明確,任務規定具體,各階段聯系密切; 
    ③重視技術與理論的同步學習,用理論指導實踐; 
    ④在技術全面發展的基礎上,突出個人特點進行學習和訓練。 
    整體看,現代習武規律更加明確細致,層次分明,任務具體,利於操作,科學性明顯增強。
 

Copyright © 2019-2023 國際傳統武術聯合會 版權所有